布朗山位于西雙版納州勐海縣南八十公里處,南部與緬山水相連。布朗山是布朗族的主要聚居區,總面積一千多平方公里。
布朗族為古代濮人后裔,據說他們是制茶的始祖。布朗人掌握了多種茶葉品種的制作,他們會制作“臘告”(干綠茶)、“臘拉”(大粗葉茶)、“臘賀”(糯米香茶)、“臘各信”(小雀嘴尖茶,當年送給毛主席的就是這種茶)、“臘廣”(圓形的緊壓茶,也就是今天譽滿天下的普洱茶)等茶葉。
布朗山普洱茶品質特色和口感: 布郎山茶葉屬喬木大葉種,湯色橙黃透亮,口感濃烈,回甘快、生津強,香氣特別,是眾多中外客商和普洱茶愛好者夢寐以求的收藏佳品。
布朗山鄉是我國布朗族民族鄉,也是較古老的古茶區之一。布朗山位于滇南邊陲勐海縣中緬邊境,東與景洪市勐龍鎮交界,南和西與緬接壤,西北連打洛鎮,東北連勐混鎮。境內山巒起伏連綿,溝谷縱橫交錯,海拔在535(南覽河)-2082(三垛山)米之間,森林覆蓋率達67%。總面積1016平方公里,占勐海縣土地總面積的1/5,總人口1.6萬人,其中布朗族1.1萬人,其余為哈尼族、拉祜族、漢族。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16人,是滇南較為地廣人稀的邊境民族鄉。布朗族先民濮人是公認的較先種茶的民族,布朗山鄉及附近區域是老茶園分布較多的地區,由于受特殊的土壤、氣候、海拔、生態等多種因素的綜合影響,這個區域的茶葉茶氣足,茶質好名氣也大。班章、老曼娥、曼糯等有名的茶山都分布在這個區域。布朗山茶山擁有古茶園9500畝左右,均為普洱茶種,有普洱茶種和苦茶變種兩類:
普洱茶的茶樹樹型特征(甜茶):喬木或小喬木,開張,約1米多高。外形:葉脈對數l5-18對左右,葉片長x寬在12x6-20x7厘米之間,葉片橢圓或長橢圓葉,葉面隆起,葉身內折或平,葉質柔軟或中,葉色深綠或黃綠,葉底彈性好;口感:苦澀味較重,回甘快,生津好,香氣特別(杯底有麥芽糖的香味),當地稱甜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