石雕抱鼓石,石獅門墩 抱鼓石一般是指位于宅門入口、形似圓鼓的兩塊人工雕琢的石制構件,因為它有一個猶如抱鼓的形態承托于石座之上,故此得名。抱鼓石民間稱謂較多,如:石鼓、門鼓、圓鼓子、石鏍鼓、石鏡等等。在傳統民宅大門前很常見(如北京四合院的垂花門、徽州祠堂的版門等等)。在傳統牌樓建筑(如牌坊、欞星門)中也有類似抱鼓石的夾桿石(也有稱門擋石的),它是牌樓建筑所特有的重要構件,主要是起穩固樓柱的作用。宅門抱鼓石是門枕石的一種。
雨果在《巴黎圣母院》中寫道:“人類沒有任何一種重要的思想不被建筑藝術寫在石頭上?!薄段餮竺佬g史》上也這樣認為:當我們想起過去的偉大文明時,我們有一種習慣,就是應用看得見,有紀念性的建筑作為每個文明獨特的象征。園林石雕是“凝固的音樂”他有強烈的暗示作用,對**心理的作用非常大,建筑史可以與人對話的,它能表現中華民族的風貌。